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办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制度
11371500004430569U/2019-4383949
2019-12-31 09:39:46
市公安局

办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制度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记者从国家移民管理局获悉,该局决定自5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办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制度,确保申请人到出入境接待窗口一次即可完成申办护照等出入境证件的全部手续。

“只跑一次”工作制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优化办理证照流程,将原来办理证照需要的制证照片采集、指纹采集、申请材料提交、面见核查、证件缴费这些分散于不同时间段、不同场所的各个环节集中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所办理; 2、“绿色通道”办证,增加紧急办证事项范围,为紧急出国出境参加会议和谈判、签订合同以及出国留学报到时间临近、行前证件遗失损毁等情况的人员提供“说走就走”的加急办证服务;3、“非工作日办证”,为上班族办理证照提供周六、办证高峰以及节假日前延时、错峰受理申请服务;4、“缩短异地办证时间”,跨省异地申请出入境证件的审批时限由30日缩短至20日;5、“一张表单”,一人同时申请多本证件只需交一张申请表,取一个号,并可根据申请人需求同步寄送;6、“一网办理”,申请人可利用互联网预约办证平台提前预约,方便申请人按预约时间段到出入境接待窗口申办出入境证件手续;提供申请人自愿选择双向速递邮寄出入境证件服务。

改革开放40年来,公民出国出境难的问题早已成为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公民因私出国出境旅游、探亲、商务等日趋增加。2017年,我国出入境人员总数达到5.98亿人次,同比增长4.76%,内地居民办理因私出入境证件、签注1.33亿本次,同比增长5.5%,广大群众对便利快捷办理证照提出许多新需求。国家移民管理局实行办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确保申请人 “只跑一次”制度,旨在通过优化流程、简化手续、运用新科技,提高办事办证效率,方便申请人办事办证,减轻群众负担,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悉,经中央批准,国家移民管理局于4月2日正式成立挂牌并对外开展工作。国家移民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改革移民出入境管理部署要求,不断加强和优化服务管理广大出入境人员的工作职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此次推出的 “只跑一次” 申办护照等出入境管理新政,是这一新机构提升移民出入境服务管理水平的一项新努力。

“只跑一次”制度解读

一、优化办理证照流程,将原来办理证照需要的制证照片采集、指纹采集、申请材料提交、面见核查、证件缴费这些分散于不同时间段、不同场所的各个环节集中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所办理。

[解读]“只跑一次”是指对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人,到出入境接待大厅一次可完成申办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及签注、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的全部手续,免去在出入境接待大厅、照相馆、银行等多个场所奔波之苦。申请人可通过山东公安出入境政务服务网查询申办证件所需材料、流程、费用等信息。

[特别提醒] 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除基本材料外,还需提交本人所属工作单位或者上级主管单位出具的同意办理出入境证件的证明。赴台定居申请人需凭户籍注销证明到公安机关领取证件。

二、“绿色通道”办证,增加紧急办证事项范围,为紧急出国出境参加会议和谈判、签订合同以及出国留学报到时间临近、行前证件遗失损毁等情况的人员提供“说走就走”的加急办证服务。

[解读]在治疗紧急重症、探望危重病人、处理境外突发事件、奔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紧急办证事项范围,为紧急出国(境)群众提供及时、快速、便捷的出入境证件办理服务,解决燃眉之急。“绿色通道”办理时限为2个工作日;情况特别紧急的,当日办结。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均设置了24小时联系电话并向社会公布,确保能够及时提供加急办证服务。

[特别提醒] 申请人加急办证需提交相应事由材料。

三、“非工作日办证”,为上班族办理证照提供周六、办证高峰以及节假日前延时、错峰受理申请服务。

[解读]我省全部设区市公安局、部分区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大厅提供周六办证服务,具体大厅地址和联系电话详见列表。

四、“缩短异地办证时间”,跨省异地申请出入境证件的审批时限由30日缩短至20日。

[解读]外省户籍居民可持居住证到居住地出入境接待大厅申请办理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及签注、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其他申请材料与当地户籍居民一致。

省内户籍居民的外省户籍配偶、子女、父母,可在该户籍居民所在城市就近申请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及签注、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上述申请人除提交常规申请材料外,还需交验本省户籍直系亲属身份证原件和相关亲属关系证明材料。

[特别提醒]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暂不能跨省异地申请。

申请个人旅游、定居、商务等的按专门规定办理。

五、“一张表单”,一人同时申请多本证件只需交一张申请表,取一个号,并可根据申请人需求同步寄送。

[解读]申请人可一次填表同时申办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和签注、往来台湾通行证和签注等三类出入境证件。

目前我省向出入境证件申请人提供到申请地领取和邮政速递两种领证方式,申请人可根据需要自愿选择。选择到申请地领取的,证件集中寄送到申请地公安机关供申请人就近领取;选择邮政速递的,证件由邮政速递部门在制作完成2个工作日内发送给申请人,由申请人签收核验证件并直接向邮政速递部门交付邮政速递费,其中65岁以上申请人无需交付速递费。

[特别提醒]一人申办多本证件或家人同时申办证件,申请人可选择同寄,同寄的邮包内至多放置三本证件。

六、“一网办理”,申请人可利用互联网预约办证平台提前预约,方便申请人按预约时间段到出入境接待窗口申办出入境证件手续;提供申请人自愿选择双向速递邮寄出入境证件服务。

[解读]山东公安出入境政务服务网(http://sdcrj.gov.cn)、“山东出入境”微信公众号、“山东出入境”手机APP等互联网办事平台可为群众提供预约办证时间及地点、预填办证信息、咨询证件办理、查询办证进度等服务。

已持有有效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的我省居民(登记备案人员、现役军人除外)可通过“双向速递”渠道向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往来港澳台旅游签注业务。申请人可登陆山东公安出入境政务服务网、“山东出入境”微信公众号或“山东出入境”手机APP提出申请。

 

全省公安机关周六提供办证服务出入境接待大厅一览表

地市

接待大厅名称

  

咨询电话

济南

济南市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高新区舜华西路777号

0531-85081088

历下区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解放东路34号

0531-85084063

市中区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经三路145-1号

0531-85084630

槐荫区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二环西路与张庄路交叉路东南角向南200米路东综合大厅

0531-85085056

天桥区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无影山中路98号

0531-85085676

历城区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山大北路57号

0531-85086056

长清区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经十西路17288号

0531-85086590

章丘区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明水经济开发区府前大道1277号

0531-85087079

平阴县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平阴县锦东新区函山路2号

0531-85088079

济阳县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济阳县纬四路81号

0531-85088356

商河县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商河县鑫源路14号

0531-85088632

青岛

青岛市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市南区宁夏路272号甲

0532-66573250

淄博

淄博市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张店区联通路318号淄博市公安局北门

0533-2189278

枣庄

枣庄市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薛城区(新城)长白山路南路5006号

0632-3658030

东营

东营市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东营区东城金盾路1号东营市公安局东门

0546-7175305

0546-7175307

烟台

烟台市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莱山区长安路7号

0535-6297046

潍坊

潍坊市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高新区东方路3396号

0536-8783449

济宁

济宁市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高新区河路27-2号

0537-2960153

泰安

泰安市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泰山环山路143号

0538-8275264

威海

威海市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文化中路89号

0631-5192258

日照

日照市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东港区五莲路339号

0633-7997150

莱芜

莱芜市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莱城区花园北路33-9号

0634-5667051

临沂

临沂市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兰山区上海路与汶河路交汇处北100米路东

0539-8102677

德州

德州市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经济开发区长河大道198号

0534-2292029

滨州

滨州市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滨城区黄河一路391号

0543-3301093、3300082

聊城

聊城市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东昌府区站前街中段2号

0635-7170513

菏泽

菏泽市公安局

出入境接待大厅

开发区八一路567号

0530-3332245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