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公安局
关于印发《聊城市公安局护航“夜间经济”发展十条举措》的通知
现将《聊城市公安局护航“夜间经济”发展十条举措》印发给你们。局直相关单位要针对“十条举措”制定实施方案,推动各项举措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各县市局、分局要落实属地责任,研究制定本县(市、区)护航“夜间经济”发展具体举措。请各单位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及时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聊城市公安局
聊城市公安局护航“夜间经济”发展十条举措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全力聚焦“六个新聊城”建设,市公安局立足职责、积极响应、主动融入,规范有序护航“夜间经济”发展,为聊城夜经济站好平安岗、守好平安夜,特制定护航“夜间经济”发展十条举措清查。
一、强化夜间治安清查。 部署社会治安大清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以全市零点行动队为依托,针对夏季治安特点,重点清查城市中心区、繁华商圈、大型商场、集贸市场等要害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老旧小区、旅馆、物流、工地、医院、交通等重点区域,烧烤店、酒吧、歌舞娱乐等公共复杂场所,强化夜间治安要素管控和治安乱点整治,最大限度清除夜间治安隐患。
二、加强夜间巡控网络。 按照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点路段,见警灯、见警车、见警察“三重三见”要求,推动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建成区重大突发警情“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科学安排夜间巡逻时段、点位,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间、地点安排布置警力开展巡逻防控,确保一旦发生警情,立即就近快速处置。
三、深化夜间群防群治。 组建社会治安志愿者巡逻队伍,佩戴红袖标,重点时段在小区广场、企业周边等群众较多的部位开展治安巡逻。加强平安义警商户、夜市摊联防,提高群众自救与互救能力。突出抓好警保联控,创新“互联网+群防群治”模式,建强警保联控队伍,发挥警保联控工作站维护夜间治安秩序的作用。
四、提升警情处置质效。 严格落实首接责任制和亲临报警“五个当场”制度,接报案场所统一外观标识、统一公示内容、统一制式文书、统一公开投诉电话,方便群众报警,主动接受监督。组织专门力量对夜间警情处置情况进行跟踪督办,不定时调度街面警力,实时掌握全市社会面情况。
五、守护夜间交通安全。 按照“警力勤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打击整治全面覆盖、不留死角”要求,开展酒驾醉驾整治专项行动,做到天天有部署、夜夜有行动,切实营造常态化严管严查酒驾醉驾浓厚氛围,严防酒驾醉驾肇事肇祸风险。开展混凝土搅拌车道路通行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重点严查混凝土搅拌车闯红灯、超载、超速、疲劳驾驶、涉牌涉证及车体脏污、抛洒混凝土等违法行为,力促夜间通行秩序显著优化。
六、开展“消夏”平安宣传。 利用夜间开展广场宣传活动,讲解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各类犯罪防范知识,对学生、老年人、中年妇女等易受骗群体开展重点宣传,大力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使用。与主流媒体电视台、视频号、公众号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制作宣传短视频,以广告、娱乐等形式开常态化展宣传,将相关短视频、资讯向广大人民群众深度推送。
七、维护餐饮行业合法权益。 按照“昆仑”行动总体部署要求,围绕制假、售假、伪劣产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与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执法协作,加强重点夜宵商家食品安全监管,维护良好消费环境,全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八、升级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强化防范控制,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巡逻防范勤务机制,加强与住建、大数据局等部门沟通配合,进一步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确保全市智慧安防小区覆盖率达100%、联网率达80%,实现“人过留影,车过留牌”,并将技防设施向夜间经济密集区域延伸,织密监控网络,实时监控、动态引导人流、车流,严密防范各类突发安全事故和案件。
九、开展“雷霆打击·利剑护航”专项行动。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雷霆打击·利剑护航”专项行动,强化夜间打击,力争快速侦破、积极预防突发现行案件,依法严惩、稳妥处置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常态长效、纵深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各县市局、分局成立夜间便衣巡逻队,对街面犯罪快侦快破,对跨区域团伙犯罪整体打击,对惯犯累犯落地打击,进一步压缩违法犯罪分子活动空间。
十、简化夜间大型活动审批时限。 对申请举办1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夜间大型活动的,在同一场地举办相同内容实行一次性许可。对经常举办夜间大型商业促销、文艺演出的商场、景区,各属地公安机关第一时间主动对接,安排警力提前介入,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主办方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工作能力。对申请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活动的,市公安局负责指导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审批时限由法定7个工作日压缩至4个工作日,为夜间经济发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