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字号:
大 中 小



2021年,市公安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法治公安建设目标,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总要求,加强行政管理,优化政务服务,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有力推动了全市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护航中心,为社会稳定提供法治保障
(一)法治公安建设高位推进。将法治公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局发展总体规划,先后召开全市公安工作会议、法制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推进法治政府、提升执法公信力的措施办法和工作重点。党委会专门听取法制工作情况、年度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集中审阅执法状况白皮书,研究制定具体措施,确保全程高位推进。
(二)重大活动安保全战全胜。圆满完成各级“两会”、建党100周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等重大安保维稳任务,狠抓风险隐患排查、严打整治、社会面巡控、检查站查控和公共安全监管等重点环节,严格落实战时工作纪律,实现了安保维稳任务目标。
(三)常态化疫情防控严密高效。率先实行了济南遥墙机场民警24小时值守制度,确保“点对点”接返工作顺畅无遗漏,得到了省公安厅的充分肯定。扎实做好中、高风险等疫情重点地区流入人员排查管理,随访登记,确保实现全随访、零遗漏。2021年累计排查重点地区人员211万余人,随访登记40万余人。
(四)社会治安大局稳定有序。开展“追逃犯、反诈骗、打盗抢、防极端”、治安起底式“大清查”等系列专项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打击严重暴力、黑拐枪、黄赌毒、食药环、经济金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治安形势持续保持最好水平。
二、坚持深化改革,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一)持续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建立110社会联动和警情分类处置机制,整合社会力量和内部警力资源,大力推进“三联机制”及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机制建设,在全省率先推出微信报警服务,推动警务效能全面提升。积极挖掘基层首创、鼓励基层实践,基于公安业务实践自主研发的110智能警务平台、城市智能交通信控系统、交管数据“警迅通”、交通事故远程视频快处等一系列创新项目被全省推广。“爱心头盔”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被评为2021年全市优秀改革实践案例。
(二)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聚焦便民利企,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涉及公安服务事项有73项实现“最多跑一次”,36项实现“零跑腿”,网办事项达到6大类240项,其中出入境服务项目网上可办率达100%,办理时限缩减80%以上。“交管12123”手机APP软件下载安装量达179.5万,累计办理网办业务1348.3万笔,市区发生的轻微事故线上快处率达80%以上。
(三)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提升涉企审批服务效能,严格规范涉企执法办案,压减涉企检查事项,贯彻“宽严相济”“少捕慎诉”刑事司法政策,切实防止选择性、逐利性执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出台便民利民二十条措施,组织115支民情书记服务队开展“三遍访”,累计走访群众5.95万户,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1500余件,工作做法被《山东政务信息》专报刊发。
三、坚持依法行政,持续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深入开展执法“双清”。围绕“警情清零、案件清仓”持续用力,建立健全未结案件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大要案、民生小案的办理,有力提升破案打击效能。2021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办案系统内分流处置各类警情16万余起,警情分流处置不及时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市县两级共清理积案4134起,有效消除了一大批执法隐患,化解了矛盾纠纷,积案快清、现案快办的良性互动局面逐步形成。
(二)严格落实“三项制度”。深化刑事案件“两统一”机制改革,完善法制部门与办案部门的分工协作机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规范案件移送标准和操作程序。对重大执法决定一律进行法制审核。全面推行网上办案,严格实行执法全流程记录机制,加强对执法办案流程的智能化监管,实现办案规范留痕、监督即时精准。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案件当事人可通过登录山东“互联网+民生警务平台”,对相关案件信息进行查询,行政处罚决定相关信息面向社会全面公开。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作用,为市局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办事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和支撑保障。
(三)积极推动地方立法工作。新修订的《聊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已于10月21日经聊城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四十三次会议通过,于12月3日经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现已公布施行。新修订的《条例》更加切合聊城市现实管理需要,将为聊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
(四)突出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完善执法巡查工作机制,将日常巡查与集中巡查、网上巡查与实地巡查相结合,定期通报执法质量情况,及时督促问题整改。2021年以来,累计巡查重点警情672起,案件1037起,发布执法通报228期。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按照“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的办理要求,完善办理制度,规范办理工作。2021年以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设20件,政协委员提案25件,市公安局连续12年被市政协评为“政协提案办理先进单位”。
四、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执法能力和素质
(一)着力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突出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健全完善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印发《聊城市公安机关党组织会议“第一议题”制度》《聊城市公安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市公安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1年理论学习安排意见》,常态化开展政治轮训和领导干部讲法课活动,严格落实公安局长依法出庭应诉制度,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表率作用持续强化。
(二)着力提升全警业务能力。强力推进全警实战大练兵,先后举办警种专业、法律法规、科技应用等培训47期,开展警种比武竞赛12次,实战协同演练11次,深入基层送教上岗37次,全市一线民警实战训练时间达15天,为圆满完成各项公安任务提供了强大素质能力保障。组织民警参加执法资格考试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深化考试结果运用。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分别有656名、912名和163名民警通过初级、中级和高级执法资格考试,226人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三)着力做强校园普法阵地。制定《2021年市公安局普法工作要点》和《市公安局普法责任清单》。对市局13个警种部门的普法责任进行了明确细化 ,按照职责分工逐一确定各自的重点普法内容、普法对象、重点活动及时间、工作措施等项目,精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突出青少年这一重点普法对象,做强校园普法阵地。法制支队支队长任广慧与聊城市少年军校、聊城市东昌中学、聊城市技师学院、聊城大学等学校建立联系制度,受聘为多所学校的法制副校长,面向中小学校及大学,通过举办知识讲座、现场教学、互动交流、情景模拟体验等形式,为全市青少年提供全面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创建,市公安局被市委依法治市办表彰为依法行政单位先进典型。
2021年,市公安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与新时期新形势下法治政府建设对公安工作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少数民警存在执法本领恐慌、能力不足问题,执法主体素质仍需进一步提升。法治培训力度仍需增强,公安法制力量有待进一步强化,公安执法监督有待进一步深化等方面。
下步工作中,市公安局将对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公安工作,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相关重点工作及年度任务的全面落地落实。
(一)进一步提升执法主体能力素质。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坚持战斗力这个根本标准,立足公安工作实际开展针对性练兵,切实增强全警履职本领和实战技能。
(二)进一步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坚持民生导向,聚焦主责主业,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发起新攻势、打好组合拳,坚决打出声威、打出实效。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一网通办”、“一窗能办”改革,提升公安政务服务效能。
(三)进一步提升执法监督管理水平。加强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衔接配合,健全完善监督制约、协作配合机制,形成刑事侦查和控诉工作合力。持续开展受立案专项整治、执法“双清”、逐利性执法等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查纠整改执法顽瘴痼疾。完善执法办案权责清单,严格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对逐利执法、插手干预经济纠纷、违规违法办案的,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四)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工作。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教育全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将执法培训、普法宣传结合起来,搭建起各警种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多渠道、全方位的普法宣传格局,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要求,推动普法宣传实现新覆盖、提升新成效。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